查看原文
其他

刊讯|《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23年刊文(语言学)

七万学者关注了→ 语言学心得
2024-09-03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023年第1-6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北大核心、CSSCI、AMI核心)2023年第1-6期共刊发语言学和国际中文教育领域文章19篇。其中,语言学领域文章12篇,内容涉及语言学体系建设、语法研究、农村社会语言学、语言政策、话语研究、语言国情调查、低资源语言、中国民族语言标注、跨境语言关系;国际中文教育领域文章7篇,内容涉及海外华语传承、元宇宙、ChatGPT、WSR系统方法论欢迎转发扩散!(2023年已更完)

    往期推荐:

    刊讯丨《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22年刊文(语言学)



目  录  

第1期

46 海外华语传承的历史经验与国际中文在地化传播 / 郭熙

56 南洋华侨的祖语传承:应变与植根 / 李计伟

66 印尼华人身份认同变迁与华语传承 / 王文豪

第2期

22 中国语言学的三大体系建设:缘起、内涵与路径 / 王春辉

35 汉语语法研究的中国道路 / 完权

43 中国农村社会语言学的学科建构 / 付义荣

第3期

49 从话语阐释到话语规划:语言政策研究的话语路径 / 方小兵

60 语言政策话语研究的两条路径 / 赵芃 田海龙

67 语言政策的话语研究路向:渊源、特征与本土化思考 / 张天伟

第4期

35 元宇宙技术推动中文国际传播跨越式发展的功能与路径 / 钱丽吉 吴应辉

44 国际中文教育元宇宙生态系统构拟 / 成思家

52 ChatGPT深度融入国际中文教育的应然功能、实践困境和应用策略 / 金旋

59 WSR系统方法论视阈下中文国际传播体系构建和优化策略 / 王辉 沈伟威

第5期

35 语言国情调查的基本类型与体系构成 / 张振达 李宇明

45 新国情背景下语言国情调查的系统观念 / 李春风

52 《世界民族语言》涉及中国语言国情的指标数据分析 / 黄行

第6期

25 我国低资源语言大规模数据建构及语言田野实践的数据转向 / 范俊军 沐华

36 中国民族语言大规模标注文本的检索技术实现及其价值 / 江荻 龙从军

131 跨境语言关系研究的基本构想与框架设计——以中越跨境壮侗语族语言为例 / 罗骥 陈娥 侬常生 何艳红


提  要  

海外华语传承的历史经验与国际中文在地化传播

郭 熙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国家语委海外华语研究中心

摘  要:国际中文教育有两个路向:一是海外华侨华人的母语或祖语传承,一是中文作为外语的国际传播。传承是代际的,纵向的;传播是语际的,横向的。一横一纵,构成国际中文教育的全领域。“中国话”在走出去以及随后的传承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出现了大量的成功范例。国内“对外汉语教学”之外,中文国际传播多体现为在地传播。回顾“中国话”走出去的历史,有助于认识华人祖语传承的“人为性”,挖掘华语传承的历史经验,给中文在地传播提供一定的启示。多年来,海外华语传承和中文在地化传播被看作两个各自独立平行的路向,近年来则又有人主张国际中文教育合流。事实上,二者应相辅相成,协同发展。华语传承协同国际中文在地化传播会大有可为。关键词海外华语传承 历史经验 国际中文传播 中文在地化传播

南洋华侨的祖语传承:应变与植根

李计伟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国家语委海外华语研究中心 

摘  要:对于拥有悠久文明史且极其重视教育及文明教化的中华民族而言,语言传承是伴随其移居异域必然会出现的一项重要活动。南洋华侨关于祖语传承的相关论述与实践,可以从应变与植根两个方面考察。应变是流动触发的重新选择,植根是面对变化的本源性坚守。今天祖语研究的诸多核心话题,南洋华语文献均有触及。南洋华侨的祖语传承意识与理念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研究、继承和发扬。

关键词: 南洋 华侨 祖语传承 理念

印尼华人身份认同变迁与华语传承

王文豪    广州大学/国家语言服务与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研究中心

摘  要:身份认同与语言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印尼华人身份认同因时变迁,华语传承也因此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华人保持文化认同,华语传承意识萌发,但脆弱易受影响;第二阶段,华人认同中华民族和中国,华语传承快速发展;第三阶段,华人在族裔认同上认同华族,在国家认同上转变为认同印尼,华语传承积极转型,寻求新的发展机遇。海外华人移民的身份认同对华语传承影响显著。新的语言生态下,要实现海外华人祖语保持的目标,应多路径引导华人的华族认同。

关键词:印尼华人 身份认同 华语传承

中国语言学的三大体系建设:缘起、内涵与路径

王春辉    首都师范大学语言治理研究中心


摘  要:“三大体系”建设是当代中国的重大历史命题。对于中国语言学的“三大体系”建设来说,探寻“中国语言学之问”的答案或许是开启建设大门的钥匙。现代中国语言学跟其他许多学科一样,基本上是西学东渐的产物,是对西方中心主义学术体系内化的结果。中国与西方在语言学上的不同,根本上是由中西方的哲学传统和社会结构决定的。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理论自信的增强,中国语言学人亟需跳出西方范式的视界,转而从中国语言现象本身、立足中国语言生活国情来进行观察、描写和解释。向世界学习,但不是西方或其他方理论的简单复制或套用;建中国自信,但不能故步自封、自我陶醉。在当下这个世界体系深刻调整变化的新时代,中国的学术、中国的语言学研究需要把握大势、深刻思考,放眼国际、立足中国,自觉地从本土的经验和学术研究中建构出与中国语言和中国国情相和谐的原创性思想,扎实推进中国语言学的“三大体系”建设,从而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两个命运共同体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中国语言学之问 现代世界体系 三大体系建设 语言学现代化 原创性理论

汉语语法研究的中国道路

完    权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摘 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是汉语语法研究做出中国特色的基本指导思想,尤以“不忘本来”为根本。老一辈语言学家一直在探寻汉语语法研究的中国道路,他们力图摆脱印欧语眼光束缚的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就汉语语法研究而言,“不忘本来”包括3个方面:不忘汉语本来的研究道路,不忘汉语本来的经典传承,不忘汉语本来的语言面貌。在语言学同样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抓住流水句、用体包含、文学语言、“字”的语法等反映汉语特色的研究课题,就有可能做出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的成果,为普通语言学贡献汉语的智慧。

关键词:汉语语法研究 中国道路 不忘本来 印欧语眼光

中国农村社会语言学的学科建构

付义荣    

汕头大学文学院

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

摘 要:“农村”是中国社会语言学的特色所在,是中国社会语言学能够贡献世界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学科本身的发展,还是中国社会的实际形势,我们都有必要进行中国农村社会语言学的学科建构。这一学科可以以“农村社会语言学”为名,作为三级学科,定位于“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之下。在建构的路径上,可以采取由外到内的方式,通过培养专门的研究队伍、建立研究机构与农村观察站、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等,积极主动地推动这一学科的建立与完善。

关键词:农村社会语言学 中国农村 学科建构

从话语阐释到话语规划:语言政策研究的话语路径

方小兵    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

摘 要从话语视角看,近70年来的语言政策研究可以分为4个阶段:话语阐释、话语批评、话语互动和话语规划。其中,话语阐释是一种实证性话语叙事,通过逻辑推理来解释政策现象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因果关系;话语批评更多涉及语言意识形态、权力和不平等问题,认为语言政策并不中立,而是为了维护主流群体的利益,应该寻求针对语言权利的补偿措施;话语互动认为语言政策是“多声部”的,政策的制定、传播和实施都涉及话语协商和利益博弈,政策主体会按照自己的需要“援用”政策话语,导致语言政策的“再语境化”;话语规划认为“政策即话语”,语言政策进程就是塑造、指导和影响人们语言观念的话语操作进程,其核心问题是确定哪些语言问题应受社会关注,哪些语言理念应写入政策文本之中,哪些意识形态应作为社会共识而传播,哪些政策话语在本地化过程中落实为具体措施。美国“英语促进会”(ProEnglish)致力于推动官方英语立法,这一机构的语言政策包括5个相互关联的环节:注意、创制、传播、援用和反馈,形成一个完整的流程模式,呈现出明显的话语规划特征。

关键词:语言政策 话语路径 话语批评 话语互动 话语规划

语言政策话语研究的两条路径

赵芃    天津商业大学外语学院

田海龙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 语言政策研究在从“语言政策与规划”向“语言管理与治理”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关注到语言政策制定过程中体现的“意识形态”,但是在相关文献中“意识形态”概念往往与“语言意识形态”概念混为一谈。鉴于此,文章在讨论“意识形态”与“语言意识形态”两个概念联系与区别的基础上,提出语言政策话语研究的“话语分析”路径和“话语互动”路径,旨在说明前者注重揭示语言政策与规划中隐含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后者注重阐释语言管理与治理过程中治理者话语与被治理者话语之间相互作用形成治理效果的社会互动过程。文章对提出这两条路径的理念进行了说明,并对其在语言政策话语研究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语言政策话语研究 话语分析路径 话语互动路径 意识形态 语言意识形态

语言政策的话语研究路向:渊源、特征与本土化思考

张天伟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

摘 要:话语研究是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的重要路向,是语言政策与规划在研究路径和方法上呈多元化发展态势下的必然产物。语言政策与规划的话语研究在现阶段呈现出批评性和能动性两大特征。LPP既可视为能动性,又可作为客观世界。在批评视角下,两者具有互动关系。对中国的语言政策话语研究路向来说,站在中国立场,构建中国的话语研究体系;立足事实,多学科、多方法探究;发挥能动性,推动知识体系创新,是中国式创新、本土化和国际化发展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语言政策 话语研究 能动性 批评话语分析

元宇宙技术推动中文国际传播跨越式发展的功能与路径

钱丽吉    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普洱学院人文学院吴应辉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摘 要:元宇宙是一个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相互交融的全新生态系统,是物理世界在虚拟世界中的一种空间延续和拓展,具有动态发展性。元宇宙技术则是对支撑元宇宙构建的所有技术的总称,其内涵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迭代升级,其发展将对各行各业产生巨大影响。元宇宙技术与中文国际传播融合发展的探讨是对中文国际传播数智化转型的前瞻性探索。文章提出元宇宙技术在语言传播中具有虚实交互性、时空无界性、精准定制性、具身学习性、即时反馈性和去中心分散性等六大优势。元宇宙技术赋能中文国际传播具有助力构建虚实结合的中文国际传播新体系;推动资源精准配置;重塑世界语言传播格局,提升中文国际地位;促进海外华文教育发展,铸牢海外华侨华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我国国家形象,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等五大功能,并提出了抢占先机,超前布局;加快元宇宙中文教学资源建设;加快元宇宙中文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等三大路径。

关键词元宇宙 语言传播 国际中文教育 数字化转型 教育元宇宙

国际中文教育元宇宙生态系统构拟

成思家    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摘 要国际中文教育具有跨时空属性,需要新兴技术赋能,以数字化转型驱动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元宇宙是新一轮全球竞争的新兴赛道之一,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迭代升级推动了元宇宙的加速演进。元宇宙虚实共融、充分沉浸、高度智能等特性与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需要高度契合,可为其破解跨时空语境下面临的一系列难题。构建国际中文教育元宇宙生态系统,能够推动本领域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文章首次构拟了虚实融合的“五驱三层双向”国际中文教育元宇宙生态系统,即以技术和硬件支撑为底层,以服务事业发展的公共资源建设为中层,以教学、管理、跨文化交流、科学研究、空间拓展等“五驱”动力活动为表层,向外多维延伸,向内以人为本。

关键词:国际中文教育 元宇宙 生态系统 五驱三层双向 虚实融合

ChatGPT深度融入国际中文教育的应然功能、实践困境和应用策略

金    旋    

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摘 要: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正深刻影响着全球教育和知识生产方式的变革,整体性推进着国际中文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和全教育要素的创新,系统构建未来国际中文教育的新生态。文章论述了ChatGPT与国际中文教育深度融合的应然功能,观察ChatGPT应用于国际中文教育的实践样态与现实困境,深入剖析了ChatGPT在国际中文教育应用的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高阶性人机互动,构建人工智能与中文教师协同教学新格局,树立国际中文教育全要素人工智能观等应对策略,以期为国际中文教育在数字时代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路径选择。

关键词:ChatGPT 国际中文教育 应然功能 实践困境 应用策略

WSR系统方法论视阈下中文国际传播体系构建和优化策略

王辉 沈伟威    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摘 要:中文国际传播体系是一个综合复杂的非线性动态系统,变量多元且复杂,对其构建需要运用系统思维和解决复杂性问题的办法。文章运用WSR(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提出基于“物理”维度的由传播内容、渠道和环境组成的静态系统,基于“事理”维度的由传播动机、理念和方式组成的动态系统,以及基于“人理”维度的由传播主体、受众和接受度组成的能动系统。鉴于中文国际传播是双向互动的,进一步提出了生产性要素子系统和接受性表现子系统。静态系统是基础,动态系统是保障,能动系统是关键,生产性要素系统控制引导信息的传播,接受性表现系统反作用于生产性要素系统。各级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中文国际传播体系。此外,文章还具体阐释了各子系统的要素、功能及作用关系,并就体系运行提出顶层管理、中层协同、基层操作和潜层制约与补给的4层运行机制。最后,基于当前中文国际传播体系有效运行存在的问题,就系统的兼容性和整体效果,提出WSR三维优化策略,即以数字技术赋能为支撑,创新中文国际传播的内容生产;以多元渠道传播为载体,激发中文国际传播的矩阵效能;以体系机制协同为牵引,增强中文国际传播的共生合力;以解决供需矛盾为导向,改进中文国际传播的总体布局;以受众心理需求为轴心,提升中文国际传播的接受能力;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基础,巩固中文国际传播的发展根基,以期为中文国际传播的顶层设计提供参考思路。

关键词:中文国际传播 体系构建 WSR 系统方法论 优化策略

语言国情调查的基本类型与体系构成

张振达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李宇明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摘 要:语言国情调查是语言决策的基础,在语言规划中发挥着重要功能。文章在分析国内外语言调查案例的基础上,对语言国情调查的目标、内容、体系以及调查方案等基本问题作了讨论;概括了国内外语言国情调查的4种基本类型:人口普查中的语言调查、大规模语言专项调查、标准化语言评估以及专题性语言调研;并根据语言调查数据的分类,尝试构建语言国情调查的层级体系。

关键词:语言国情 语言国情调查 语言数据 语言政策与规划

新国情背景下语言国情调查的系统观念 

李春风    北京华文学院专修部暨南大学海外华语研究中心摘 要:广义的“语言国情调查”是在不同区域、国家进行的所有与语言及语言问题相关的调查。当前我国语言国情调查研究主要分布于汉语及汉语方言区、少数民族地区、海外华人社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四大领域,其调查的历史、规模、内容和方法各有特点,各自构成“神同而形不同”的调查系统。语言国情调查要在不同平面构建语言调查系统,并在系统观念指导下实施语言调查。语言国情调查系统中的时空比较,是横向空间、纵向空间、纵向时间比较的结合。我们应重视并不断深化这一系统研究方法,通过各调查点的语言文化调查,由点及面,寻找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传承基因和精神内核,展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共生共存的特征。

关键词:语言国情 调查 系统观念 历时比较

《世界民族语言》涉及中国语言国情的指标数据分析

黄    行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摘 要:世界少数民族语文研究院(SIL International)通过《世界民族语言》(Ethnologue:Languages of the World)定期发布世界各国语言状况数据,其中报道的中国语言状况的指标和数据,对于从世界看中国的视角了解认识中国的语言国情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文章描述和介绍该文献设定的“语言名称”“分布国家”“语言地位”“语言系属”和“文字情况”5种指标数据在中国语言现状中的分布,并对该国际组织关于我国语言国情的认知做一些中国语言规划视域下的分析与评议。

关键词:中国语言国情 语言名称跨国语言 语言地位 语言系属 文字问题

我国低资源语言大规模数据建构及语言田野实践的数据转向

范俊军    暨南大学文学院沐    华    暨南大学文学院/楚雄师范学院语言文化学院摘 要:低资源语言是指缺乏可用于自然语言处理任务和语言学计量分析所需足够基础数据的语言。低资源语言数据稀缺,是当前语言科学和自然语言处理共同面临的问题。语言数据资源最基础的部分是单语或双语词汇、语句的语音和文本数据。我国普通话、粤方言、藏语、维吾尔语、蒙古语、壮语总体属于高资源语言,其他语言都属于低资源语言,其中县乡语言和方言属零资源语言。建构我国低资源语言的大规模数据,有助于强化我们掌握自己国家语言资源的控制权,发挥我国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在语言模型技术创新中的独特作用,推动语言田野工作的数据转向,创新田野语言学理论和实践,促进基于数据计量的语言学广域研究。建构我国低资源语言数据,主要有四项任务:一是建构大规模词语数据集,二是建构知识语义词网,三是建构大规模句子数据集,四是现有语言资料的数据化。

关键词:低资源语言 少数民族语言 自然语言处理(NLP) 田野语言学

中国民族语言大规模标注文本的检索技术实现及其价值

江    荻    江苏师范大学汉语和汉藏语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龙从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

摘 要:《中国民族语言语法标注文本》丛书是国内第一套大规模真实文本资源,涵盖十余种低资源中国民族语言,又具有语法标注精深学术价值,因此引起学界广泛的兴趣和关注。鉴于该套丛书大规模标注文检索技术实现的重要价值,本文通过介绍该项目的内容、技术实现过程和可期的检索功能,特别对国际通行隔行对照化对齐文本的实现技术加以详释,使读者在项目上线之前就对丛书电子化和检索技术的实现有客观而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民族语 标注文本 语料数据 检索技术

跨境语言关系研究的基本构想与框架设计

——以中越跨境壮侗语族语言为例

罗    骥    云南师范大学汉藏语研究院陈    娥    云南师范大学汉藏语研究院侬常生    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何艳红    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摘 要:文章基于中越跨境壮侗语族语言,从研究视角、语种选择、田调选点、思路框架调整对跨境语言关系研究的基本思路及框架进行构建。跨境语言研究实质上是对跨境语言关系的考察,相比语言本体的跨境语言关系,语言功能、语言规划、语言对社会的影响等领域的跨境语言关系,因其现实及未来的重要意义而具有更大的研究价值和研究空间。文章在8对中越跨境壮侗语族语言中筛选出3对跨境语言壮语-岱侬语(包括岱依语和侬语)、布依语-布依语(热依语)、傣语-泰语作为考察语种,主要从社会视角,基于中越两国对应共7个田野点系统深入的田调材料,使用斯波斯基、李宇明的语言规划和语言管理理论、SIL及卡萨德的语言通解度测试理论及方法、黄行和周庆生等的语言认同理论及方法,分别对中越跨境壮侗语族语言的语言管理、语言通解度和语言认同进行考察描写分析,发现揭示其异同及其背后社会各方面的制约因素。意在为课题研究的实施推进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框架基础,同时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个值得借鉴的参考,从而为拓展深化跨境语言研究,为推进中国特色语言学的三大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关键词:跨境语言关系 中越跨境壮侗语言 语言管理 语言通解度 语言认同



期刊简介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是云南省教育厅主管云南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该刊创刊于1958年8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秉承西南联大自由和民主的学术精神,关注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努力站在学术发展的前沿 ,注重文章思想性的同时也注重其学术性的创新与探索。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现为“中国百强社科期刊”“教育部名栏入选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高校三十佳社科期刊”“云南省优秀期刊”。本刊主要栏目:中国边疆学研究;语言国情研究;人地关系研究;西南联大研究;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法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经济学研究;教育学研究,等。

                                                                              

本文来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





  




语言学年报•期刊动态|《语言教学与研究》(2023)

2024-01-16

刊讯|《中国语文》2023年第5-6期

2024-01-15

刊讯|SSCI 期刊《认知语言学》2023年第3-4期

2024-01-13

刊讯|《世界汉语教学》2024年第1期

2024-01-12

刊讯|《话语研究论丛》2023年第12辑

2024-01-11

刊讯|《语言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6期

2024-01-10

刊讯丨SSCI 期刊《语言、认知与神经科学》2023年第8-10期

2024-01-08

刊讯|《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23年刊文(语言学)

2024-01-06

刊讯|《国际中文教育研究》2023年第7辑(附稿约)

2024-01-04

刊讯|SSCI 期刊《语言与教育》2023年第1-6期

2024-01-03

刊讯|SSCI 期刊《语言与认知》2023年第3-4期

2024-01-02


欢迎加入

“语言学心得交流分享群”“语言学考博/考研/保研交流群”


请添加“心得君”入群务必备注“学校/单位+研究方向/专业”

:leaf

    :心得小蔓

&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

“阅读原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学心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